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檢測試劑盒(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)
ELISA Kit for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S (PTPRS)
PTPR-S; PTPSIGMA; PTP SIGMA; Receptor-type tyrosine-protein phosphatase sigma
- 編號SEB295Hu
- 物種Homo sapiens (Human,人) 相同的名稱,不同的物種。
- 實驗方法雙抗夾心
- 反應時長3h
- 檢測范圍0.78-50ng/mL
- 靈敏度最小可檢測劑量小于等于0.29ng/mL.
- 樣本類型tissue homogenates, cell lysates and other biological fluids
- 下載 英文說明書 中文說明書
- 規(guī)格 48T96T 96T*5 96T*10 96T*100
- 價格 ¥ 2793 ¥ 3990 ¥ 17955 ¥ 33915 ¥ 279300
- 欲了解實際交易價格和更多情況,請與當地經銷商聯系!
特異性
本試劑盒用于檢測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,經檢測與其它相似物質無明顯交叉反應。
由于受到技術及樣本來源的限制,不可能完成對所有相關或相似物質交叉反應檢測,因此本試劑盒有可能與未經檢測的其它物質有交叉反應。
精密度
精密度用樣品測定值的變異系數CV表示。CV(%) = SD/mean×100
批內差:取同批次試劑盒對低、中、高值定值樣本進行定量檢測,每份樣本連續(xù)測定20 次,分別計算不同濃度樣本的平均值及SD值。
批間差:選取3個不同批次的試劑盒分別對低、中、高值定值樣本進行定量測定,每個樣本使用同一試劑盒重復測定8次,分別計算不同濃度樣本的平均值及SD值。
批內差: CV<10%
批間差: CV<12%
穩(wěn)定性
經測定,試劑盒在有效期內按推薦溫度保存,其活性降低率小于5%。
為減小外部因素對試劑盒破壞前后檢測值的影響,實驗室的環(huán)境條件需盡量保持一致,尤其是實驗室內溫度、濕度及溫育條件。其次由同一實驗員來進行操作可減少人為誤差。
實驗流程
1. 實驗前標準品、試劑及樣本的準備;
2. 加樣(標準品及樣本)100µL,37°C孵育1小時;
3. 吸棄,加檢測溶液A100µL,37°C孵育1小時;
4. 洗板3次;
5. 加檢測溶液B100µL,37°C孵育30分鐘;
6. 洗板5次;
7. 加TMB底物90µL,37°C孵育10-20分鐘;
8. 加終止液50µL,立即450nm讀數。
實驗原理
將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抗體包被于96孔微孔板中,制成固相載體,向微孔中分別加入標準品或標本,其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與連接于固相載體上的抗體結合,然后加入生物素化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抗體,將未結合的生物素化抗體洗凈后,加入HRP標記的親和素,再次徹底洗滌后加入TMB底物顯色。TMB在過氧化物酶的催化下轉化成藍色,并在酸的作用下轉化成最終的黃色。顏色的深淺和樣品中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呈正相關。用酶標儀在450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(O.D.值),計算樣品濃度。
增值服務
相關產品
編號 | 適用物種:Homo sapiens (Human,人) | 應用(僅供研究使用,不用于臨床診斷!) |
RPB295Hu01 |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重組蛋白 | Positive Control; Immunogen; SDS-PAGE; WB. |
PAB295Hu01 |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多克隆抗體 | WB; IHC; ICC; IP. |
MAB295Hu21 |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單克隆抗體 | WB; IHC; ICC; IP. |
SEB295Hu |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檢測試劑盒(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) | Enzyme-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Antigen Detection. |
LMB295Hu |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體S(PTPRS)等多因子檢測試劑盒(流式熒光發(fā)光法) | FLIA Kit for Antigen Detection. |
參考文獻
雜志 | 參考文獻 |
Translational Research in Oral Oncology | Testican 1 (SPOCK1) and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, receptor type S (PTPRS) show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aliva of tobacco users with oral cancer [Doi: 10.1177/2057178X18800534] |